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华声晨报 | 春风化雨育桃李 一片丹心树栋梁——记第六届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朱桂玲

时间:2021-12-28 作者:华声晨报


  华声晨报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给我的学生树立榜样。”第六届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广西广西外国语学院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桂玲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责任与担当,要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合格的人才。

  坚守初心使命

  矢志不渝倾注教育事业

  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来,朱桂玲以一颗赤诚之心倾注于祖国教育事业,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

  1973年,朱桂玲18岁高中毕业到农村插队时,她得知600多人的村里没有一个女孩子读过书,震惊之余是深深的难过。“当时我就想,起码要让我的同龄人先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凭着这份信念,朱桂玲办起了夜校,白天在队里做工,晚上就回夜校教书。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朱桂玲不断夯实自我,能力渐长:在村里的小学当过老师,1977年恢复高考考上了师范院校,毕业后到广西农业大学工作长达20年。从1993年开始,朱桂玲先后创办了广西农业大学第二幼儿园优教部、南宁市东方外国语学校。

第六届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朱桂玲

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朱桂玲抓住机遇,创办了广西唯一独立建制的外语类普通高校——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朱桂玲把一腔热血都投入到创办大学当中,但现实却给她浇了一大盆冷水——建校第一年,招到的学生只有214人。不少人对这个招生结果致以嘲笑,更有甚者,劝朱桂玲把学校卖掉。

此起彼伏的争议声没有让朱桂玲后退半步,水、电、路、车不通的境遇也没能让她满腔的办学热情减少半分,她积极寻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坚持带领着200多名师生撑了下来。次年招新生达500多人,第三年招到1000多人……2011年4月,该校升格为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广西外国语学院,成为广西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今年9月,广西外国语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达3万多人。一串串数字,于朱桂玲而言是广西外国语学院的成长记录,是师生风雨同舟的有力见证,更是她40多年热血教育路的美好馈赠。

“人民教师老艄公,日夜不停渡学童。汗流浃背回头看,两岸芬芳桃李红。”朱桂玲回忆起父亲朱炳甘写的这首诗,感慨地说,“人民教师是光荣的,我创办这所学校就是受到父亲的影响。”

服务国家战略  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人才就是支撑。”朱桂玲说,小语种对广西来说非常重要,广西外国语学院专门培养外语人才,为中国—东盟和“一带一路”的发展解决小语种人才缺少的问题。在朱桂玲的带领下,广西外国语学院着力构建“小语种”特色发展的新格局,把“小”做大,搭建小语种大舞台,打破常规,双轨育人,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办学特色。

目前,广西正面临多重发展机遇和政策优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中越两国构建“两廊一圈”区域的开发和发展,以及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都需要数以万计的“三型人才”,即外语型经济人才、经济型外语人才和国际型复合人才。

“学校的小语种办学特色,为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朱桂玲说,学校培养的人才都是中国—东盟和“一带一路”阵地上的“优秀战士”,毕业后,他们到东盟各国从事商贸、翻译等各行各业,活跃在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

坚定跟党走  做好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朱桂玲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在接受采访时,她不止一次提到父亲对她的影响。“我父亲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共产党员,他一生对党忠诚,为党的事业奋斗奔波,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任劳任怨。”朱桂玲说,“父亲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怀影响了我,我继承父亲的遗志,走向了教育办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这条道路。”

“学校办学之初就成立了党支部,当时我担任学校首任党支部书记,亲手抓学校党建工作。”朱桂玲说,在民办高校中开展党建工作意义重大,学校以“民力办大学 丹心育桃李”为己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确育人导向,着力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学。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朱桂玲组织广西外国语学院师生党员代表到古思武装起义战场旧址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走革命先辈的战斗道路,感受他们的革命情怀与革命精神。此外,朱桂玲还带头给全校师生党员代表讲《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党课。

近年来,广西外国语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形成“多语种红色经典诵读”“微党课成就大讲堂”等60多个党建品牌,吸引广大师生参与1000余场,30000余人次参加,激发与党组织同心同向、同频同行的自觉意识,为学校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在朱桂玲的带领下,广西外国语学院的党建工作得到社会认可,是首批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积极履行职责,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同时,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朱桂玲说。